你的位置:电子游戏技巧口诀 > 新闻动态 >

昔日红旗勋章阿穆尔河舰队的幸存象征1125型项目装甲艇BK-302_纪念碑_型艇_设计的

  • 发布日期:2025-05-23 10:22    点击次数:196
  • 红旗勋章阿穆尔河舰队遗留的各类废弃设施

    该舰队早在1955年就已被解散。今天,我们想要分享一些照片和历史,讲述这支舰队基地最重要的象征——1125号项目的装甲艇 BK-302 的故事。它被作为纪念碑安装在昔日舰队基地(现已成为城市居民区“红海军区”)入口处,用以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阿穆尔水兵。

    附图:1967年,同型多瑙河装甲艇BK-938(项目1125),拍摄于阿穆尔河 项目1125装甲艇的设计历程:

    早在1931年11月12日,苏联工农红海军(РККФ)司令部便批准了一项技术任务,目标是同时开发两种类型的河用装甲艇——一种是为第聂伯河设计的小型艇,装备T-28坦克炮塔及76.2毫米火炮;另一种是为阿穆尔河设计的大型艇,装备两座坦克炮塔,火力配置相同。两型艇都应配备PБК-5型塔式安装的7.62毫米DT机枪,并可装载于铁路平台车上运输。

    展开剩余91%

    于是,1932年6月22日,“列宁河船设计局”(Ленречсудопроект)开始了项目1124(大型艇)和项目1125(小型艇)的设计,任务是对敌河军进行战术侦察、实施后方作战、支援陆军侧翼、输送登陆部队并支援侦察破袭单位。1938年,项目1125/II型火力装甲艇(BKA No.111)由工程师Kюнстлер设计,后由“河船设计局”总设计师Y·Y·贝努瓦(Ю.Ю. Бенуа)完成。

    尽管设计早在当年10月就完成,但海军与内务人民委员部边防部队的订单直到1934年才下达,决定建造32艘该型艇。首艘艇在戈尔基命名的泽列诺多尔斯克第340造船厂动工。之后,又在莫洛托夫市(今彼尔姆)的第344厂、第194厂(安德烈·马蒂命名)及伊若尔厂继续建造。在约10年的生产周期内,共建成203艘项目1125型艇。

    由于大量1125型艇被部署至阿穆尔河和阿穆尔舰队,原本的“第聂伯型”名称显得不再合理。此外,还有10艘改进型艇按1125У项目建造。随着项目演进,艇上采用了多种不同坦克炮塔。

    除了第聂伯和阿穆尔河,这些艇还部署至多瑙河、里海、阿姆河,以及波罗的海舰队。

    附图:1974年,BK-302安装为纪念碑前的照片 装甲艇BK-302的历史:

    BK-302装甲艇于1943年7月,在第344厂(建筑编号:153)根据项目1125/II(1943年IV型)开始建造,1944年春下水。

    1944年4月2日,BK-302编入里海军事舰队,并于5月20日正式服役;6月6日又调至红旗第聂伯军事舰队第1近卫独立平斯克装甲艇分舰队。

    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BK-302参与白俄罗斯攻势;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又参加柏林战役。它曾在解放白俄罗斯各城市及西欧战事中发挥作用。

    战后,该艇划归多瑙河红旗军事舰队。自1946年1月1日起,该舰队逐步转为和平时期编制。至1960年代初,BK-302连同其他艇被封存。

    1964年,因中苏关系恶化,许多旧式装甲艇已被解除武装或拆解,BK-302与其他艇通过铁路调运至远东哈巴罗夫斯克的阿穆尔河。1965年,它与约十艘装甲艇编入第49红旗河舰师第12旅,该师于1955年以解散的阿穆尔红旗舰队为基础组建。

    值得一提的是,阿穆尔舰队曾因1929年10月12日在同江对日军进行的大规模炮战中击溃松花江舰队而获得红旗勋章,并自1931年6月27日起被正式称为“红旗阿穆尔舰队”。

    自1967年起,1125型老旧艇被更先进的191项目AKA型艇逐步替代,老艇被编入次要编组并逐步封存。随着1975年小型炮艇的服役,1124与1125项目的装甲艇开始大规模退役与拆解,BK-302也未能幸免。

    1974年的照片:БК-302在被作为纪念碑安装前的样子 纪念碑的建立:

    不过БК-302的命运还算不错,早在1974年,在共青团克拉斯诺弗洛特区老兵委员会的倡议下,由建筑师В.П.布尔金设计了一个纪念碑,以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阿穆尔水兵,而БК-302正是这个纪念碑的核心组成部分。

    同年,装甲艇被运送到纪念碑预定地附近,在那里它在地面上搁置了大约半年,等待为其建设混凝土基座。

    1975年5月5日,在纪念伟大胜利30周年前夕,举行了庄严的纪念碑揭幕仪式,出席者包括阿穆尔红旗舰队(КАФ)老兵、49河舰师的现役军人和指挥官,还有来自哈巴罗夫斯克市的高级党政领导和行政代表。

    纪念碑的整体构思是展现装甲艇如同在波浪中滑行的姿态,两旁种植了针叶树苗,数十年后已长成高大树木。而纪念碑本身也已被列入文化遗产调查对象名录。

    1975年5月5日,第49河舰艇师水兵参与纪念碑揭幕仪式的照片

    1975年5月5日的另一张照片:摘自《太平洋之星》报,展示了49河舰艇师官兵出席纪念碑揭幕仪式的场景。

    首先,我们绕艇一圈,看看整体情况:

    艇长为22.65米,宽3.54米,舷高0.91米,吃水深度为0.6米。

    通讯设备为“Ёрш”(刺猬)型无线电台,功率为50瓦,有效通信距离可达80海里。火控系统使用光学瞄准具“ПТ-4”和“ТМДФ-7”。

    最大航速:顺流时13.6节,逆流时10.8节。总排水量为31.5吨。航程:顺流可达178海里,逆流121海里,自主航行能力为两天,耐海性为3级。

    最初使用的是ГАМ-34БП(800马力)和ГАМ-34БС(850马力)型汽油发动机。从1942年起,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替代原型,包括Hall-Scott(900马力)和Packard(最高可达1200马力)发动机。

    БК-302上安装的是Packard 4M-2500-W-12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配有24伏发电机ДГ ГТ-4563-А。

    艇上编制为10名船员和1名军官。最大可搭载30名登陆兵。

    武装包括一门安装在T-34-76坦克炮塔内的76.2毫米Ф-34火炮,1938年式12.7毫米ДШК机枪两挺,安装在МТУ-2海用旋转机枪塔上,还有一挺7.62毫米ДТ机枪。可携带四枚“Р”型或六枚“Мираб”型河用水雷。伪装系统包括ДА-Т-4-БК-1125和МДШ型烟幕装置。

    现在来看看配备武器的甲板:

    МТУ-2旋转机枪塔

    下部结构

    进入机舱的舱口

    装甲指挥塔与防弹门

    另一个通往船舱的舱口

    上部旋转机枪塔

    安装在坦克炮塔内的主炮

    它至今仍显得气势非凡。

    炮管内还能清晰看到膛线。

    这就是这艘装甲艇成为纪念碑的故事。

    那么,就讲到这里吧。 发布于:黑龙江省